导语
“银之匙”的含义是,生在农村的孩子,父母会赠予他一把银质的勺子,希望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衣食无忧。在主角八轩就读的虾夷农高食堂门口就挂着这样一把勺子,而它是校长对所有学员的祝福。
农业高中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一件事物,《银之匙》里讲述了很多我们平常接触不到的,有关农业、畜牧的事情。他们的故事看起来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,但若是抛开农业的专业性知识,就会发现大家的青春原来都一样。
叛逆不是青春的标配
在中学的生物课本里,有关青春期的描述是,可能会伴随着成长而出现逆反心理。但是我一直感到很困惑,因为我感觉自己从来就没有叛逆过。看完《银之匙》后,我才明白了,叛逆都是发生在不经意间,逆反心理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东西。
主角八轩是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学生,在虾夷农高里就像是一个“异类”。身边的同学都是出身畜牧业家庭,在农业高中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家里的农场和土地。而八轩最初来到虾夷农高,只是为了逃避父母给他安排的未来,逃避那个只看重学习成绩的家庭。一开始我把这个认为是叛逆,青春里作出的任性而自私的选择。仅仅是因为对父母的安排而感到不满,就独自去往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学校,学习身边的人都意想不到的农业知识,这不正是“逆反心理”吗?
可是随着故事的发展,对于“叛逆”我又有了新的理解。
在八轩的家庭里,他有一位很严格的父亲,要求他考最好的高中,去最好的大学;有一位很爱他的母亲,总是担心着他:还有一位很优秀的哥哥,他考上了最好的高中,也去往了最好的大学。在哥哥带来的压力之下,八轩有些喘不过气来。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没有优异的成绩,也有没有令人羡慕的特长,可是父亲的要求却从来没有改变过。每一次考试过后都要遭受一顿批评,父亲想象里的样子,八轩可能永远都做不到。
于是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。父母为自己的规划人生或许能够少走很多弯路,过得更加轻松,但这样的人生算不算精彩呢?在八轩原本的生活环境中,他即便用尽全身力气,也得不到父亲的认可,他的生活压抑且不快乐。
来到虾夷农高后,父亲的压力依然施加在八轩的身上,这是他第一次违逆父母,作出自己的选择。由于虾夷农高距离家里实在太远,父亲也放不下所谓的面子来劝说远在虾夷的八轩,所以八轩在这里安定了下来。脱离父母后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做自己的快乐,在文化与农业的学习生活里,忙碌而充实,一改从前的颓废与懦弱。
在两种情况的对比之下,我不再认为八轩的行为是“叛逆”。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,他只是提前走了出来。父母认为好的其实也并不一定适合孩子,近乎过分的压力或许只能够压垮他们,予以适当的自由更有利于成长。
逆反心理是青春期里很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,可当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以后,那些与父母的意见不合就不能再被称为“叛逆”。
有正确的追求,终会获得理解与支持
现代农业已经逐渐社会化、商品化,从事农业的工作者也拥有了重要的社会地位。八轩选择农业高中,最开始家里人坚定的投出了反对票。正如前文所说,八轩是来自大城市的孩子,从小与农业就没有任何关联,他所在的家庭亦是如此。
没有家人的支持,八轩依然坚持在虾夷农高学习,因为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。而真正得到认可,是在他用自己养的猪,亲手做成了培根开始。虾夷农高所教授的知识,都偏向于实用型,制作培根、制作奶酪,原材料都能够在学校里找到,制作的场地也有齐全的设备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八轩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,逐渐成为了养殖、种植和制作农副产品的好手。
培根的原材料“猪肉饭”是八轩和同学们一起养殖的小猪,从出生到成为培根,他见证了“猪肉饭”的一生。当培根邮寄到家里后,母亲发来短信说,培根非常好吃,连父亲也称赞了。从这里开始,父母已经接受了他在农业高中学习的事实。
能够获得认可,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。八轩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,想必他的父母也会为之高兴吧。
结语
《银之匙》里的青春很平淡,也很精彩。八轩敢于迈出属于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,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,而不是所谓的“逆反心理”。叛逆不是青春的标配,有正确的追求就会获得支持。
可以可以